林元庆创办的Aibee获K11亿元投资,用AI技术升级线下零售

# 博客 2025-04-05 17:02:51 ttzt

尿素价格高位维稳,行业利润水平良好,尿素企业装置相对稳定,尿素日产维持在16万吨以上。

目前需求端支撑偏弱,但有成本端托底,市场喷吹煤价格窄幅承压运行。需求端,虽然疫情管控的影响减弱,但终端用户资金偏紧,新增工地偏少,需求尚未集中释放,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迎来梅雨季,对库存去化有负面影响。

林元庆创办的Aibee获K11亿元投资,用AI技术升级线下零售

后期来看,稳增长政策仍在加码,但房地产回暖势头偏弱,基建提升空间有限,政策效应仍需要时间显现。加上钢厂利润维持偏低水平,多数钢厂压价采购态度较为强烈,对无烟喷吹煤采购价格略有下降。而煤矿端无烟块煤无库存积累,坑口块煤供应维持偏紧,加之民用淡季囤煤采购积极性较高,坑口可售资源有限,块煤供不应求,本周无烟块煤价格延续小幅上调。但未来几天,全国多地降雨天气较多,水电对火电替代保持强势,短期终端日耗提升有限。对无烟块煤需求整体维持平稳,预计后期块煤价格将高位维稳运行。

(3)钢材价格回升有限 无烟喷吹煤价格将偏稳运行。近期国内降雨天气密集,建筑钢材价格反弹受阻,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抑制了价格回升的高度。8月初,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5省区让15座联合试运转到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煤矿延期一年,增产增供,涉及产能4350万吨/年。

在2015年之前,持有煤炭消费量进入下降周期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也包括大量的煤炭行业内人士。看起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双碳和煤炭(亦或是其他化石能源)都是在目前情况下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即强调双碳,能源安全会出问题;需要能源安全的时候,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制造更多的碳排放。事实上,中国早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煤炭消费的峰值。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众多小型煤矿的无序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以及低价进口煤的冲击,煤价延续下跌,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不断扩大。

同年11月份,在国家政策的力推下,大型企业开始更多地签订煤炭长协合同。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能源开采首席分析师左前明分析道。

林元庆创办的Aibee获K11亿元投资,用AI技术升级线下零售

集中度再次提高的煤炭行业却在去年遭遇了新的挑战。在经历了2021年之后,低廉几乎是100%会被放弃的一个选项。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很快对俄罗斯采取了多轮制裁,4月7日,欧盟决定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内容包括对俄罗斯煤炭实行禁运。今年以来欧洲又是大肆地在全球抢购煤炭,进口量也是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找到一个价格、安全、环保的平衡点,我们需要等待技术的革命。未来经济依然要发展,但我们却不能够再拥有高碳。受到内外能源供应形势的影响,煤炭成为了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不二选择。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2021年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6%,毫无疑问,在中国提能源安全绕不开煤炭。

至于氢能,短期内更不在考虑范围内。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煤炭销售价格已逼近生产成本线,全行业九成以上企业亏损,部分煤炭企业停产。

林元庆创办的Aibee获K11亿元投资,用AI技术升级线下零售

如果能够把煤炭的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做好,让煤炭消费更高效、更绿色、更低碳,实际上是最大的减碳,也更符合我国国情。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十年内,煤炭消费一直还会处于高位,而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双碳目标,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必然趋势,如何能担负好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双重任务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一大挑战。

供需失衡去年上半年,煤电供应的稳定格局被激增的电力需求打破。从2016年到2021年的5年间,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而在一个月之前的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则强调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作用,提出要优化煤炭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5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保能源安全,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从主要耗煤行业来看,去年全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9%,成为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欧洲之前的能源转型计划,天然气将会是能源转型过程中从高碳转向零碳的重要过渡。

在这一方面去年以来也有相关财政等支持。其他的诸如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尽管有了商业价值,但对于电力系统成本降低没有太多的帮助。

长久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供给的主力军。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和煤炭使用量均反弹,分别同比上升了6%和9%。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判断,2030年以前,我国煤炭消费将进入总量峰值平台期,并转入总量回落的历史变革期。即便是不考虑欧洲目前的困境,我们也没有使用大规模气电的条件。

截至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对于煤炭价格调控监管政策已发7篇解读,包括煤炭企业不得通过关联方大幅度提高煤炭价格、定义动力煤为销售给发电供热企业或热值低于6000千卡的煤炭、煤炭企业不得通过提高流通费用等方式变相大幅度提高煤价、煤炭中长期合同不得捆绑销售现货变相超出价格合理区间、各环节煤价均应在合理区间内等。因而,为了避免拉闸限电再次上演,围绕保供稳价,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特别是进入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石油、天然气价格不断攀升并屡创新高,全球油气供需的紧张以及价格的上涨,使得全球能源消费向煤炭倾斜。当年煤炭消费总量达到42.4亿吨,并在2014至2016年实现了连续三年下降,虽然后续消费有所回升,但始终未回到2013年的水平,总体下降趋势没有改变。

中央层面如此频繁强调能源安全,尤其是煤炭的保供作用,近几年来极为少见。但是目前来看,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大规模下降也只是在发电环节相对于化石能源有了竞争力,可是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还是提高了发电成本。

4343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32896.6亿元,同比增长58.3%。这就要求欧洲从全球范围内采购更多的煤炭。

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就不再需要煤炭资源。但是谁来代替煤炭呢?在中国面对能源不可能三角难题中,煤炭占据了低廉和安全两点。

预计十四五时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煤炭消费量将在40亿吨至42亿吨之间,煤炭市场总量、需求结构基本稳定。2021年9月5500千卡的电煤价格飙升至1079元/吨,是2020年同期的1.9倍(2020年9月25日价格为563元/吨),国内煤价的持续走高造成火电企业发电成本骤增,火电企业面临着发电即亏损的窘境,导致了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而也就是此次召开会议的12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确保能源正常供应,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而且这还是在煤电依旧是主力电源情况下的上涨。

关于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的来源,国家发改委3月18日在《关于成立工作专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要求主要产煤省区和中央企业全力挖潜扩能增供,年内释放煤炭产能3亿吨以上,其中1.5亿吨来自新投产煤矿,另外1.5亿吨增量则通过产能核增、停产煤矿复产等方式实现。CCUS技术高昂的成本注定了煤炭消费量必须要逐步下降。

煤炭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弹并不是俄乌冲突的直接结果,只是在此之后被放大了。正如前文所述,减碳与减煤并不是画等号的。

也就是2012年下半年到2016年,市场供过于求,产能严重过剩,煤炭行业遭遇了黄金十年后的寒冬。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保障煤炭供需稳定和能源安全,提升煤炭储备能力,增强中国煤炭自主供给能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下,煤炭行业将加速向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转型升级。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